“是电控系统故障,不过还要检查有没有其他问题。小李你查一下系统警报记录,小林你去调取设备运行和质量日报表,我们分析一下数据波动趋势和控制系统逻辑参数……”车间中控室里,广东中烟梅州卷烟厂机电维修班班长邓达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工作。凭借多年来在电气自动化上的深厚积淀云上速配,他用一把“数字扳手”助力工厂“拧开”智能化转型大门。
今年5月,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出炉。其中,邓达18年扎根生产一线,以技术创新上亮眼的成绩单和勇于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梅州卷烟厂机电维修班班长邓达。许金龙 摄
“白天积累维修经验,夜晚研读电气原理”
2007年,初入工厂的邓达还是制丝生产线上一名普通的操作工。面对复杂的大型设备,他不惧困难,虚心向维修技师求教,稳扎稳打地积累实操经验。
“阿达刚进机修班的时候就十分勤奋,经常追着我们这些老师傅屁股后面问这问那的,干起活来也很踏实。”作为邓达的师父,同时也是前任机电维修班班长的林剑回忆道。
“那时候,白天积累维修经验,夜晚研读电气原理。”邓达将车间当作自己的实践课堂,将每一道工序的“痛点”转化为技术突破的“靶点”。
“那时候车间安排我到电工岗位上工作,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肯定。所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想把能学的技能都学到云上速配,还要学好、学精。” 经年累月的沉淀让邓达从基础岗位走向技术核心,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机电维修班班长。
“骨头难啃总要有人啃,没有借鉴自己想办法”
2023年,为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广东中烟成立了一批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邓达作为广东中烟“邓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带领技术团队参与了多项技术革新和数字化升级工作,用一行行电控代码,实现了生产上从无到有的基础构建、从有到优的系统升级和从优到精的效能突破。
“业内是有成熟的全自动开包设备和技术的,但是我们的场地空间和高度受限没办法安装,而设计生产一套特制的设备成本又太高。”面对车间开包工序自动化这道没有先例的难题,工厂技术人员一度认为“很无解”。
邓达和团队成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讨论。许金龙 摄
“骨头难啃总要有人啃,没有借鉴,我们就自己想办法。”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邓达带领团队开启“头脑风暴”,反复研究“破题之道”。经过多轮方案优化与测试,团队创新性地以半自动设备为基础,将小型智能机器人、图像识别系统等进行融合,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打造出行业首套“狭小空间智能化柔性开包系统”,为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迈出关键一步。
“维修电工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坚守与担当”
技艺传承,生生不息。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邓达充分发挥“传帮带”的关键作用,扎实推进车间人才培养工作。经过两年的潜心栽培,工作室厚积薄发,成功培养出3名电工高级技师,多名技师和青年电工。
工作室内,邓达(中)在为青年电工讲述维修技巧。许金龙 摄
“进厂10年,我们遇到难题时,达哥总会引导我们拆解问题,独立思考;设备突发故障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冲上去。他让我们明白,维修电工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份坚守与担当。”车间高级技师、维修电工林伟海在采访中表示。
邓达还将创新基因注入团队血脉,让更多人站在创新的肩膀上收获累累硕果:工作室成员先后参与完成了公司科技创新课题12项,申报实用型专利7项,QC课题3项。一支攻坚克难、能打硬仗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迅速成长,为工厂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驰而不息,笃行不怠。对于邓达这位“智控先锋”而言,在建设智能工厂的新征途上,每一次技术突围都是新的起点。而他也将始终以躬身力行的姿态挺立在变革前沿,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用代码和算法编写属于他的新时代匠心故事。
撰文:黄梓煜 许金龙 徐淼华云上速配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